这种能让医生看病快、患者就诊快的新模式,为何推广不起来?
导读
对于一名专科医生来讲,查体有时候比验血影像更重要。
“女儿再次发烧,我们特意选择了一个晚上七点之后的时间去医院,因为我们附近这家医院的儿科急诊在晚上七点之后去了可以先开化验单。
虽然近期新闻通报儿科感染病人量呈下降趋势,但看病的孩子还是有很多。并且以往每到冬天孩子总会生病两三次,每次去医院儿科也都是人山人海。”
一位朋友和我吐槽了她的经历,并且最后也说出了她心中的疑问:这种先开化验单再看病的模式很好,医生看病快,我们就诊也快,为什么没有被普及呢?
多地医院推出“先检后医”的诊疗模式
这位朋友所说的模式,其实指的就是“先检后医”。
顾名思义,就是先检查再诊疗。比如针对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儿,到医院后可提前在预检分诊处开具血常规、肺炎支原体等化验申请,候诊的同时到检验窗口完成常规化验,就诊时可以直接将化验结果提供给医生。
“挂号→排队等候就诊→医生看诊开具辅助检查单→付费→检查检验→排队等候医生读取报告→完成诊疗”,这是一套完整的传统就医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需要有两个排队的过程:一个是排队等候就诊,另外一个是再次排队等候医生读取报告。
两次排队,无形之中延长了患者排队的时间,加大了他们看病的时间成本,所以“先检后医”的模式给患者所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节约时间。
据朋友称,她以往带孩子到医院看病需要花三个小时,而晚上能先开检验单后只需要花两个小时,足足节省了一个小时。
在应对季节性诊疗高峰背景下,为控制等候时长而简化就诊流程,将部分检测项目提前检测是权宜之策。
近日,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多地医院均已启动了“先检后医”的服务模式。多家医院出现了类似的就诊提醒:为缩短就诊等候时间,可为发热、咳嗽、呕吐、腹痛、腹泻患儿开具末梢血常规等检验项目,如有需求,可至导医台自愿申请。
甚至,还有医院推出了小程序自助开单功能。据了解,自助开单可由患者自己申请血常规、呼吸道五联(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柯萨奇病毒及腺病毒IgM抗体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检测等检查。
但“先检后医”有一个前提,这些医院在推广时也多次强调:所有便民检查的开具采取家长自愿原则,提前开单仅限于病情稳定的患儿。
12月份,天津市卫健委党委书记在介绍该模式时也称,“先检测后诊疗”并非常规举措,要视医院的具体条件和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即便实施了“先检测后诊疗”举措,在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诊查后,如果认为需要其他检验检查项目支撑临床诊断和治疗,仍然需要患者继续补充进行其他必要的检验检查。
从目前来看,“先检后医”或许只是一种应急手段。
“先检后医”模式,为何推广不起来?
朋友在给我讲述她给女儿看病的经历时,还提到了一个小细节:
“在候诊时,家人问了我一个我觉得还比较愚蠢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看完结果回来后需要排队叫号,而有些人拿完结果后就直接去找医生了呢?我给家人解释了三遍他们才明白,那些人是先看完医生才开的检查,而我们是先开的检查再等着看医生。”
其实,这就是一个“先排队后排队”的问题。关于看病的流程,传统模式和新模式的并存下,必定会存在部分搞不明白的患者,由此可能会带来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可见,“先检后医”表面上带来的是便利,其背后还可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口角的争执还好,如果涉及到病情,那就是大事了。毕竟人的个体是具有复杂性的,不仅涉及到呼吸系统,还会涉及到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检查和诊疗更没有同一性。
“像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比如糖尿病患者隔三差五就需要查个糖化血红蛋白,他们是固定的门诊,也很清楚所有的流程,所以每次来复查前都先去检查,再找医生就诊,这是可以的。” 徐桐(化名)是山东某医院的一名医生,他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医患都节约时间。”
“但是有些特殊情况就不合适了。比如很多患者在出院之后,要固定来医院复查,有些人会做了检查再来,但是根据病情的变化,后续有可能就不用检查得那么频繁了;又或者患者病情一旦发生变化,他们不去门诊就擅自直接检查各项指标,由于检验科医生对他们的病情并不会全面了解,所以很有可能会存在无效检验的风险,甚至还有可能会延误患者的病情。”
而面对那些没有明确病症的患者,徐桐称,一部分人有时候只是想通过验血等检查来看自己的指标是否正常,他们不是为了确诊,而是为了做个检查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复,这种现象的频发很可能就会导致诊疗过度。
另外,对于部分医院推出的小程序自助开单此举,徐桐也表示不认同,“现在医疗行业为了迎合患者就是瞎搞,这么做只会有两个结果:一是不懂医学的患者原来只是百度查病,现在可以直接自己开检查了;二是降低了医生岗位的专业性质和操作门槛,谁都能自理开检查,那还要医生干什么?!”在徐桐看来,简单的病,患者自己看报告就知道;复杂的病,医生也拿不准,这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检查只是诊疗的一部分,如果把开检查的权利也给了患者,必定会产生更多的医患纠纷。
基于以上,多数医务人员还是更认可“先诊后方、先方后药”的诊疗顺序,医在药之前,药为医服务,任何一步都不应该被调换。
困境下“诞生”的新门诊,未来能否有出路?
检查和诊疗功能密不可分,“先检后医”的新模式想要打破传统的就医模式很难。近年来,一些医院在不断探索,相关讨论和建议也在不断频出。
2022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检查检验门诊。
何谓“检验门诊”?就是由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医学检验、病理专业执业医师出诊,独立提供疾病诊断报告服务。但是鉴于对患者安全、执业资格、医疗质量等方面慎重考量,医院对检验门诊的服务范围进行了限制,该门诊不提供开药和临床诊疗服务,也不接待首诊患者,首诊患者必须先由专科医生确定病情。
不过,该门诊可以服务定期复查的患者,还可以结合现有的检验报告,开具进一步补充检验医嘱,并优先安排检验流程和报告;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报告,可以推荐其到相关的专科门诊就诊,实现更精准的专科分诊。
其实早在201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就曾开放过检验门诊,后来大连、青海等多地医院也尝试过,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主要为“需求量太大,导致排起长队,一些不必要的检查项目还延长了患者去做由医生开具的检查项目时间”。
不过从服务范围来看,医院开设检验门诊的困境远不止于此。检验科门诊要长远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检验科医师的综合实力。
检验门诊的设立,对于检验医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检验医学的知识,对于临床医学各专科的知识也必须有一定涉猎和储备。
虽然,目前检验门诊在全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并且我国检验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可能对检验技师从事检验门诊的岗位也不太支持,但随着医疗政策的不断变革和各大医院的不断探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医生的模式。
不过从现状来看,血常规、呼吸道五联等常规检查项目,有定期检查需求的患者及患者有明确需求的检查项目,可成为医院探索推行“先检后医”的切入点。从长远看,探索实施“先检后医”也将成为各医院服务患者的新亮点。
但不管未来检验流程或检验门诊如何改进和发展,对于一名专科医生来讲,查体有时候比验血影像更重要,就像带教老师当初对徐桐医生说的一样。
参考资料:天津广播、工人日报、北京晚报、新京报评论等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精彩回顾
➤ 喊着“医院把父亲治残了”的家属连续三天大闹科室,结果却让人血压飙升……|医学微小说
☟戳这里,更有料!